建筑陶板产品的应用形式研究
随着节能低碳呼声的日趋高涨,建筑陶板在全世界范围内, 为广泛的应用。
中国自2006年起,实现国内自主生产以来,经过7年的发展,在 各地城市中,应用建筑陶板的建筑,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然而,建筑陶板,这一名词在中国,是指应用于建筑外立面的幕墙板材,以及用于遮阳装饰的陶棍等产品。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可用于干挂体系,能于产品生产之初预留挂接槽口,或者部分采用类似于石材的后期产品开槽或者打孔锚固做法。
截至目前,中国市场中出现的普通18、20、30、40mm厚度的板材,以及少量异形产品如转交板、窗台板等,包括各种常规、非常规尺寸的棍型产品,从陶土产品的整体应用范畴,对照的情况,还比较局限。
建筑用的陶板、陶棍,确切讲,仅仅是陶的成品之一小部分。某些在中国目前看似“复杂”的异形组合式产品形式,相对于陶的成品而言,也尚属初期发展阶段。发展初期,陶板,作为陶土烧制产品的代名词,是借势“幕墙”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“临时角色”。这种产品形式发源于德国,在德国,此种产品的确切名词是Keramik,泛指陶土为基础原料经过湿法成型高温烧制而的所有成品。
陶的成品应用于建筑,不仅是低碳减排的,也具有类似于陶艺艺术的表现主义价值。除了应用于外立面的细部雕琢之外,还广泛应用于屋面处理、后工业风格的室内装饰、吊顶、园林花墙、别墅线条以及整体装饰套件等等,作为 釉色处理的产品,
是大量应用于店面改造、古建筑以及建筑的造型立面设计。可以说,在中国,陶板这个名词或被限定于“板型”产品。陶棍,则被囿于“棍型”产品。另一方面,中国生产厂商目前所用的生产硬件,清一色辊道窑以及小型挤出机,虽然在以低成本核算作为基础的产能方面具备“竞争”的优势,但同时也限制了Keramik陶的成品 具有造型魅力的设计区间。 有甚者,千篇一律的同类型产品,也可能扼杀陶的成品能够很好地表现建筑文化沉淀之价值。